优势1 产业链完整
近年来,各地纺织工业园区积极主动调整政策,采取了多种举措把企业吸引进园区,在园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促进了企业相互间的合作。
奉新县工业园区成立十多年来始终视项目开发为生命线,入园项目坚持规模、效益、科技含量并重。据奉新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熊华生介绍,至2013年底奉新县工业园区共落户企业204家,开工投产项目88个,动工建设项目55个。目前园区己初步形成纺织服装、竹木加工、新型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和机械砂轮、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再生资源利用等四类重点行业,2013年度园区共有规上企业60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 320.9 亿元。
湖北黄梅县将纺织产业作为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制订纺织产业招商指导目录,成立纺织产业招商专班,围绕构建纺纱、织布、染整、面料、纺织品全产业链,重点面向福建、江浙等重点区域,全面实施纺织产业招商和招商项目评审,注重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着力引进机械设备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大型项目。
黄梅县经信局副局长戴联明介绍说,这些年来黄梅县所属的工业园区先后成功引进了百鑫纺织、宏晟纺织等优势企业先后来建厂。同时,抢抓开放开发的政策红利、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及江浙、福建印染产业大转移的机遇,积极借鉴荆州印染产业园经验,全力主攻印染产业,积极谋划建设印染产业园,打通黄梅县的纺织全产业链。
优势2 产业环境优化
纺织服装工业园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优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给进园的企业创造便利的生产发展环境,而这一点也是产业园区放在首位的重要任务。
襄阳县纺织服装工业园区近些年逐步完善了路网、水、电、讯等市政配套,全面启动医院、学校、幼儿园、农工贸市场等配套建设,同时为工业园区建设了高标准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厂、供热、天然气等设施配套,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发展平台。此外,该园区还提供优质服务,对入园企业实施项目服务秘书制,保姆式、全天候为企业代办工商、税务等手续,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上,奉新县也不逊色。奉新工业园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园区已先后投入 7 亿元资金,用于交通、电讯、供水、供电、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交通网络完善,园区实现了一厅化办公,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构筑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而在黄梅县所属的大胜关山工业园,这些年也在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供电、供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绿化同步配套到位,并建成了日供水5万吨的水厂一座,日处理能力5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据戴联明介绍,到2015年,园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基础设施累计投入将突破29亿元,产业完成产值达到100亿元,强力带动全县纺织工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迈进。
宁夏生态纺织工业园区则坚持把与道路相关的供水、供电、排水、供气、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原则,开通各项通往园区的公路,同时建立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热电厂等项目等各项项目,为企业提供优良的便利服务。
优势3 服务平台完善
工业园区建设得好与坏,其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在这一点上,各地纺织工业园区可谓是“服务很周全”。
奉新县工业园区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对落户园区的纺织项目予以政策支持。一是实行了工业用地最低价,每亩4万元,对重大纺织项目,实行政府补贴,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供地。二是建立了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纺织企业发展。三是设立了融资担保平台,为公司融资、贷款共达12亿元。四是建立了纺织产业技术培训中心,年培训纺织工人3000余人。五是对建多层厂房、出口创汇企业及节能减排进行奖励;六是鼓励外资企业做强做大,受益财政为企业承担 50% 验资费及评估费。
而在黄梅县,县委领导联合多个部门对纺织企业开展结对帮扶。积极为纺织企业争资立项和财政扶持,向上争取了每年1.12亿元大别山产业发展基金、4300万元的生产调度资金、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8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重点支持黄梅大胜关山工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和全县纺织企业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每年财政预算安排 200 万元,专项为纺织企业招引工人。
襄阳工业园区采取的是积极加强帮扶引导,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襄阳纺织服装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刘勇成介绍:“今年,我们积极申报将园区列入全省职业培训试点,借此机遇提供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开展专业市场建设,共性技术支撑服务、园区品牌推广宣传等,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注重功能的延伸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