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试点园区风采
2015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年度报告

  2015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新丝绸之路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TPP等区域经济组织政策导向凸显,我国纺织企业境外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 2015年新疆发展纺织产业政策力度加大,使新疆承接国内纺织转移趋势迅猛;相比之下,受国家经济总体影响,中西部纺织产业转移速度进一步趋缓,部分园区建设和招商缓慢,个别产业链雷同及市场目标不确定的园区处于运行停止状态。新常态下,纺织产业转移继续呈多元发展态势,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正处挑战和机遇并存的阶段。

  在新常态下,纺织行业运行呈现出新特征。从我国纺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2011年到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按不变价同比分别增长10.7%10.8%8.3%7.4%,增速逐年下降。2015年全行业基本平稳运行的大局不会改变,纺织行业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预计同比下降约5%,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6.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约5%,利润总额增长8%左右。2015年的前8个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要指标已全面进入个位数的增长,数据变化表明,中国纺织行业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变化的周期,开始了深度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新阶段。在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一是增长中高速。生产、出口、投资、内销、利润等各项运行指标增速较前几年放缓,2015年下半年已呈现更为明显减速态势,行业在经济增速逐年放缓成常态的同时,进一步深入推进转型升级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二是矛盾、困难和挑战加大。国内棉花运营局面复杂、内需市场增速放缓、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仍待化解,行业自身在原料、产能、布局、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也亟需加以解决。但是相对于我国各工业系统,纺织一直运行在平均水平以上,作为中国市场化最前端的纺织行业,在未来改革和创新驱动背景下,必将开创纺织强国建设新局面。

  一、 纺织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

  从最新统计数据上看,主营业务收入中西部占比23%,尽管比“十一五”末增长了六个多百分点,但离“十二五产值达到28%的目标相距甚远;经历了“十二五”前半期的产业转移高增长,中部地区“十二五”期间主营业务和利润额增长都在2倍以上,高于全国1.5倍的平均水平;从投资数据上看,“十二五”期间中西部投资占比一直处于40%以上,对比利润占比20%—25%表明,中西部投资收益远不如东部地区,近两年来投资占比呈下降趋势,而东部投资占比呈回升(逆转移)的趋势(201048%VS201556%)。以上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产业转移和区域调整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二五”前半期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中西部成本要素的转移空间逐步缩小,特别是中部成本空间基本消失,综合效率不一定高于东部,产业转移速度趋缓,“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布局目标没有实现;从投资效率和收益上看,东部投资回归将成为长期的趋势,同时在政策和市场等因素导向下,中西部或将呈现长期持续缓慢增长的趋势。

  二、2015年纺织产业转移的有关亮点。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给纺织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全球经济低位徘徊和纺织艰难转型升级背景下,纺织产业“走出去”和新疆纺织发展成为2015年产业转移的亮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和产品设计企业超过2600家,分布在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是在加快。纺织“走出去”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是全球资源配置。山东如意集团、江苏东渡集团、台湾旭荣集团等基于原材料、劳动力、品牌及设计、市场及运营等方面资源的全球配置,在不同地方安排产业链不同的环节,建设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跨国集团。如意集团在澳大利亚收购卡比棉田,在日本收购瑞娜服装品牌,在重庆、银川和新疆建立纺织服装工厂,在英国、意大利、德国、印度等地全球产业链投资布局;第二是以降低人工成本为主线,建立海外加工基地。近年来国内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环保等成本持续不断上升,申洲国际、即发集团、东渡集团、AB集团等大型企业都在柬埔寨、越南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绿地投资,这些投资多是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或延伸,建成后工厂跟国内的母体企业紧密关联互动;第三,受国别政策不同影响(如棉花政策)而投资建厂。中国入世以来区域经济组织的崛起带来的政策差别化,2015TPP成立等将会对我国纺织带来巨大的影响。天虹、百隆、华孚、新大东、裕纶等企业在越南的棉纺投资合计已超过200万锭。为了应对TPP成立,20153月,鲁泰决定投资1.5亿美元在越南建设6万锭纺纱及年产3000万米色织面料生产线项目。此外,亦有一些服装中小企业以订单转移为导向,在柬埔寨、孟加拉、缅甸等国投资,产品加工后销欧美等地区,以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家从安全稳定和发展区域经济出发,定位新疆发展纺织,2015年主要聚焦在棉纺和服装两大行业,这使纺织行业受益匪浅。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纺织企业在疆建设规模创历史纪录,新开工棉纺项目超过600万锭(含气流纺)。其中,利泰公司、震纶公司、金富公司、天虹集团、华孚集团等在疆规划建设规模均超百万锭,开建的单体棉纺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额较以往都有大幅提升,例如巴州利泰公司一期100万锭(含气流纺5.7万头),投资27亿元;天虹公司一期50万锭,投资20亿元;巴州震纶公司一期4.4万头气流纺,投资15亿元等。同时,2015年新疆纺织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110月达到251.63亿元,同比增长1.9倍,2015年底全疆棉纺能力将达到1000万锭。一批山东、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宁夏等服装、针织、地毯企业来新疆投资。和田尚亿服装公司年产250万件服装项目、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手套项目、新疆君帛纺织服装年产100万件服装项目、新疆伊佳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年产200万件民族服装生产加工项目等服装项目相继开工投产,红豆、汇泉、吉祥鸟等一批内地知名针织服装企业陆续来疆对接项目,一批新疆本土企业如新大新、霸丽穆、坤漠、铭重、欧丽婷、丹莎利亚、壹俐琦等也不断地发展壮大,为丰富当地服装品种和拓展中亚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实现新疆地区就近就地稳定就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截止2015920日,全行业新增就业5.3万人。

  三、2015年纺织产业转移的经验总结和问题探讨。

  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在国家工信部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评审,四川彭州工业开发区等六个地区产业园被评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它们代表了“十二五”期间纺织产业转移发展的方向。2015年产业转移延续了以前的发展趋势,同时积累了许多可供总结探讨的经验和问题。主要归纳如下: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建设特色园区。彭州工业开发区在成都市政府等有关部门支持下联手中国服装协会,连续两年承办成都时装节,并引进广东等地知名设计师打造成都设计师谷,把产业链成功的延伸到设计时尚品牌前端。同样,处于中西部地区的四川广安西部牛仔纺织服装商贸科技产业园,是全国唯一一家以“牛仔服装”为主题的专业化产业园,该产业园引入广东第四代产业园发展模式,承接“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州新塘牛仔服装企业梯度转移,目前已有32户以牛仔生产产业链为主的企业,建设“宜居宜业”的牛仔新城。

  (二)、坚持转移升级的战略,让技术装备升级成为园区建设主旋律。江西奉新工业园是12年前从一根纱开始建设,目前已达200万锭的生产能力,开始产业链的延伸。2014年福建金轮化纤公司在二期、三期的建设中都采用了国内外最顶尖的设备,以设备顶替人力,不仅产品质量提高,人工的效率也增加了,同时产业链向色纺、针织延伸,目前已形成了原料、纺纱、织布、印染的完整纺织产业链。这种在产业转移中升级设备水平的还有宁夏生态纺织示范园区,如意集团进行纺织产业转移,投资建设宁夏生态纺织示范园区, 2015年已投产15万锭,目前已投入了120亿元,不久将形成100万锭棉纺现代自动化示范工厂。园区采取的国际一流装备,成为纺织产业转移的亮点,尤其是生态和数字纺织的引入也是中国纺织发展的方向。

  (三)、坚持纺织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纺织是完全竞争性行业,当产业占到地方经济相当比重,则当地政府会全面打造地方集群经济,如果能够得到地方政策支持,产生集聚效应,则能形成当地产业竞争能力。安徽望江县纺织经济占到县域经济50%以上,“十二五”期间,国内著名针织企业申州集团投资建设园区,望江县多元化产业集聚效应凸显。2015下半年,望江县委县政府实施“十三五”发展纺织升级战略,由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牵头,东华大学参与为其制订望江纺织“十三五”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在2015年的纺织建设工作中,迈出了重要步伐,灵武、贺兰、吴忠的利通区、石嘴山市等地区都建立了纺织园区,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新疆阿克苏地区、库尔勒地区、石河子等地区都建立了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综合性园区,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有序进行。

  (四)、2015年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内产业转移处于趋缓状态;其次,目前以产业转移为经济发展主要形式的园区遇到了新的问题,个别园区存在重复建设,极个别园区资金链处于断裂边缘,前景不容乐观;第三,虽然行业在减少用人,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努力不懈,但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来源仍然是当前产业转移的重要问题。

  四、纺织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政治经济风云变换,但经济仍在低位徘徊调整,在这个宏观大背景下,中国纺织产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趋势已经被东部提升、中西部延伸和海外“走出去”三极互动发展所代替。我们认为将会有以下因素影响未来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关注传统要素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经过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已渐步入新常态,其实质是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跨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陷阱。在这一新时期,增长方式要由要素支撑规模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价值增长,对于纺织产业转移这一课题,我们就应该清醒地看到,中西部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传统意义的优势虽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总体上正在逐步减弱,传统的转移梯度正在消失,特别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人们对土地和土地利用率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转移企业跑马圈地,追逐土地房屋增值,银行融资提现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必然会使企业自食恶果;同样,地方政府以劳动力、土地等简单要素优势为主的招商引资模式难以为继,与市场脱节贪大求洋基建先行的园区建设模式亦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思。

  重视科技进步及新经济冲击的影响。当前,我国工业处在传统意义下的转型升级和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形成的新经济双重叠加影响之下,信息技术等科技进步发展之快,以致我们对互联网、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在工业领域等应用设想变得越来越与时俱进;园区这一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方式将承受考验,差异化及特色园区,微云工厂,产业链远程控制等等,都是对原有园区形式的创新和补充。江苏无锡一棉、宁夏如意集团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生产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山东红领集团对定制消费的经营模式也正在做新的探索;美国本土的智能制造(机器人服装制造)也将会对TPP经济体在纺织行业中产生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对未来要有充分的预测和前瞻,要有清晰的思考。

  新时期政策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世界投资贸易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多哈回合停滞不前,全球信息化突飞猛进的同时,区域经济组织风起云涌。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经济联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中美洲自由贸易区等等,TPPTIPP就是这些的顶峰之作。从历史上看纺织品贸易从来都是世界大国政治较量和博弈的筹码,因此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和研究全球一体化项下各区域政策的变化,关注和研究中央“一带一路”政策及战略的实施,上述变化对我们行业走向的影响,海外转移解决行业“留什么,走什么”的问题。政策导向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从来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还应积极研究乃至参与提出行业政策和地区经济政策,譬如:国家棉花政策、新疆纺织发展政策;交流借鉴地区、园区好的政策及经验,例如宁夏、云南保山、江苏沭阳等等

  着力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市场的力量终将主导世界。信息化、市场化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中国是棉花等原料大国、纺织生产大国也是纺织品消费大国,十三多亿人口的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成功的经验表明,人口红利本身就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不去研究我们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中国腹地例如四川、河南、湖北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随着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东方文化的发展,服装纺织品地域化的约束和影响,本土化融合的国内国际品牌必将主导国内消费市场。中小企业及绝大多数产业集群更多地不是“走出去”,而会选择在本土的国际化发展。

  结论:我国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正处在非常关键时期,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产业供给侧改革也会为纺织产业转移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纺织“东部-中西部-海外”三极互动的产业转移格局,从短期看,受TPP等国际变化影响有加速海外转移的趋势,加工从向东南亚、南亚延伸扩展到西亚、非洲等地,国内跨国集团及品牌企业会进一步通过投资、收购、兼并进入海外设计、研发、品牌及市场终端领域;国内东部纺织企业会加速技术进步,特别是在印染、产业用的关键领域的提升,同时延伸产业链布局中西部;我国中西部纺织产业转移将会在政策和市场导向下稳定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将逐步通过集聚式发展,在转移中升级。最终纺织产业转移三极互动将回归国内市场达到国际国内平衡发展。

  五、2015年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开展工作情况。

  (一)、综合利用资源,服务园区发展。

  2015年行业经济增长速度继续放缓,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与纺织院校合作,培养入驻企业的人才梯队。例如在宁夏石嘴山市的纺织转移工作有进展后,我们促进石嘴山联合学院与四川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达成协议,共建纺织专业,为入驻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并陆续组织云南保山工贸园区、四川尚盟·重庆时装产业园与四川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合作交流,成都纺专已在云南保山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同时,我们也积极组织河南西平嫘祖服装新城与浙江宁波洪艺服装学校进行对接,对培养行业人才达到共识。

  2015年下半年,我们还对14个试点工作满三年的园区逐一进行复评,组织专家赴园区考察座谈,针对各个园区的现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收纳意见建议,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为园区进一步转型升级做准备;同时,还相继发展2个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目前还有黑龙江尚志等园区已进入申报程序。

  (二)、结合园区情况,进行有效对接。

  1、园区与企业的对接。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年初在河北衡水召开了百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衡水推介会,服务园区对接企业,并于9月份,与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合作,带领40余家北京品牌服装生产企业对接河北衡水工业新区,9个项目签约成功。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云南保山召开了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保山研讨会,邀请有意向的企业参会对接,在会议进行后的第11天,山东恒丰纺织就签订了入驻云南保山工贸园,建设每年30万锭的转移协议,第28天便开工建设。根据恒丰纺织企业发展的规划,今年我们协助完成了该企业先后在四川、宁夏、云南、山东、新疆五地项目的开工建设。另外在“一带一路”推介会的影响下,天津纺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也成功落户保山。

  此外,另召开园区与企业对接会9次,分别为安徽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河南西平嫘祖服装新城,四川富顺纺织服装产业园,贵州兴仁工业园和河南扶沟产业集聚区等对接企业活动。其中,四川屏山工业园签订百万纱锭基地项目,宁夏石嘴山30万锭高档纺纱项目已开工投产。并于7月联合青年企业家委员会组织赴新疆园区对接,取得良好效果。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河北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接也已取得进一步发展,双方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园区与园区的对接。20156月,组织河南西平嫘祖服装新城与四川彭州工业开发区之间的对接交流活动,促进园区与园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取得良好成果。

  3、园区与集群的对接。20157月,我们与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携手,联系苏尼特右旗与南宫市与清河县对接,深入研究和探讨产业转移升级模式及纺织产业园区与纺织产业集群产业链精准的对接。

  (三)、围绕结构调整,促进园区建设。

  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中西部园区进行重新规划。例如安徽望江纺织服装工业园,过去一直是以全产业链为主的模式,经过专家研讨后,确定以申洲针织为主的发展模式,并由上海东华大学参与重新规划,使园区发展目标更明确。

  河北衡水的建筑设计由天津市中天建筑设计院参与,河南西平的规划由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协做,宁夏石嘴山的规划也步入正轨,结合实际情况,更好的促进了园区的未来发展建设。

  (四)、顺应发展趋势,促进转型升级。

  中西部产业转移是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实现中国纺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在2015上半年重点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苏尼特右旗进行考察服务,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新的试点园区,填补了产业转移在版图上的空白,并进一步确定在结构调整中以特色园区发展为主、错位发展的方向,苏尼特右旗绒毛纺织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就是以羊绒深加工为主。另外,在中西部产业转移及结构调整中,在重庆市已有两个试点园区的基础上,发展以时尚为主题,以青年设计师摇篮和电商物流为目标的尚盟·重庆时装产业园区。

  此外,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应用,20153月,以技术开发为依托促进吉林化纤与天津抵羊纺织的进一步合作。8月,调研推广山东康平纳产品。10月,与山东青岛科技大学合作推进智慧纺织项目,与辽宁大连瑞光开展智能机器人的合作。

  六、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2016年有关工作设想。

  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第一年,也是纺织强国建设关键性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产业转移工作将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加强产业转移信息收集工作,了解纺织产业转移的动态和趋势,掌握20个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及6个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的建设进度和运营情况;同时加强产业转移政策研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提出真正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2、总结经验抓好典型,我们要进一步总结和提炼6个示范园区的经验,特别是在建设、招商、企业运行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加以在行业及其他园区推广。此外,在当前行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背景下,探索园区建设创新模式,打造产城一体化的智慧园区;3、加强为行业服务,为园区服务。协同联合会有关部门,发挥好行业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园区为企业开展规划、咨询、培训、对接等服务。特别是注重东部纺织发达地区企业、集群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及园区的交流对接,大企业、集团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交流对接,发达地区政府和中西部地区政府的对接;4、在新常态下,纺织行业区域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的关注在行业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针对龙头企业,在行业内有较强的带动性,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会向大型企业靠拢、聚集,产生新的集群和工业园;针对出口加工企业,由于管理半径的要求,所以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投资为主,地区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转型升级,服务企业,会通过省内产业转移的方式,在工业核心区、出口集聚区建设新的工业园,达成完整产业链。针对此类园区,我们会在2016年的工作当中,重点关注和推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

  二〇一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