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动态 》 正文
莱美纺织创新产品不停步
发布:2015-11-25 14:24:00

    在我国经济整体缓增长的新常态下,长丝织造产业也显现出发展速度下降、市场需求不旺、环保压力增加、产能结构不合理等新问题。然而在浙江长兴县夹浦镇分布的众多纺织企业,他们通过绿色经营、环保生产的经营发展之路带动着当地的经济。浙江莱美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作为“第四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初评入围企业,莱美通过实施科技与人才强企、品牌建设、节能减排、企业文化培育及两化深度融合的综合创新管理方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小规模生产探路市场

       莱美纺织的厂区并不算大,但整齐有条,印花分厂和染色分厂相邻,对于一家印染企业而言,厂房内也算的上干净整洁。在印花分厂内有一间数码印花室,里面仅有几台数码印花机,但桌子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绘图可谓是吸引人们驻足。     现场工作人员示范了操作流程。他取出一张高清图案,用电脑编辑软件对图案进行分色。随后,一旁的数码喷墨印花机就可以将图案印制在纺织品上。运用这种印花技术,印染时间短、质量高,能够原汁原味地展现图片所有的逼真效果,非常环保。

  “数码印花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水,只需油墨,环保无污染,还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订制需求,比如装饰画、窗帘、床单、枕头等。”工作人员公司《中国纺织报》记者,虽然公司目前只是小规模生产,但是发展前景不错,也是未来的一个创新特色产品。

  除了数码印花,莱美纺织还拿到了一部分军工产品的订单,客户看中了莱美生产的具有防日晒、防红外线功能的纺织品。仅仅一个订单,就为公司带来了几百万元的收入。对于军工产品这种功能性面料,公司早前一直在研发,当时只是小批量生产,直到现在才正式产业化。而类似于这样“小规模生产,探市场看路”的方式一直被莱美纺织所推崇。

人才培养为企业夯实基础

       莱美纺织积极引进人才,在公司近1000平米的研发中心内建立江南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邀请江南大学和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专业博士、专家等根据公司生产工艺需要进行新岗位、新技术、新工艺的课程培训。

       莱美纺织通过和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和建立市场导向及人才引进并重的研发模式,实现了产学研良性互动,引进中高端人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印染产业,实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优化整合,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优化产品结构,逐步开发新型环保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面料以及提高节能减排技术,走特色化纺织印染和差异化竞争路线。

       据公司总经理蒋志新介绍,公司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人才。公司会定期派送生产管理人员到宁波健峰公司进行6S现场管理培训,邀请“中国工作情绪管理第一人”陈艺夫导师对管理人员进行体验式及户外拓展培训,邀请汇聚教育集团、胜达资讯公司和浙江孚嘉管理咨询公司的导师入驻公司对管理人才进行相关系统性的培训等,有效提高了各级管理人才的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得益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公司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了特色道路,2014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低迷,但莱美公司销售产值和利税仍均保持了16%的增幅,企业得到稳步发展。

绿色生产助企业长远发展

       对印染企业而言,环保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随着今年来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莱美纺织也加入到技术改造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部队中。染色分厂的后面,企业专门开辟出一块地方用于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来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

       近年来,莱美纺织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进行先进设备的引进置换,实施先进的低温一浴一步法前处理工艺、高压静电定型废气处理工艺、废水生化和膜处理等技术工艺,开展废水余热回收、锅炉及定型机热能回收、电机变频改造、冷凝水冷却水重复利用等节能减排项目,确保了各项污染物指标达标排放,并使中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每年减少废水排放10万吨,减少新鲜用水20万吨,年节约能源消耗1000吨标煤以上。

       公司通过“生产线机器联网”的信息化改造项目的实施,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控制系统联网的实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缩短生产周期4天(原印染生产周期为16天),交货期提升了25%。同时可为企业减少染化料、助剂浪费5%以上,同时节约水耗20%,减少能源消耗15%以上,生产综合成本降低12%以上。两化深度融合为莱美打造“智慧印染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