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动态 》 正文
杨纪朝、夏令敏调研江西:亮出特色名片 产业在转型中绽放自信
发布:2018-03-15 10:53:00

自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以来,已有200多个地区与中纺联建立了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关系,多年来产业集群在转型中创新,在创新中转型,取得了飞跃发展。截至2015年,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42.27%;利润占44%,其中有10个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4家专业市场年销售额过千亿元。可以说,集群经济已成为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重要工作之一,此次2018中纺联春季调研自然也成为走访的重点。

江西纺织服装产业近年来虽然通过产业承接经济总量实现了快速增长,跻身全国行业的第八位,但依然存在着总量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以贴牌加工出口经营为主,产业配套不完整等问题。2017年全省纺织服装行业1696户规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435亿元,同比增长0.5%,低于年内最高值15.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6.1%,低于年内最高值24.4个百分点;实际出口25.2亿美元,同比下降1.5%,低于年内最高值27.5个百分点,呈现出“高开低走”的走势,值得关注。

3月9-1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主任李进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主任翟燕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邢冠蕾,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刘彦威,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金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分析师陈小倩两队调研组汇集江西,就江西省纺织工业整体运行情况、产业转移和布局、节能环保和绿色制造、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制造以及沿“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问题,在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纺织工业处处长陈军的陪同下,重点对江西青山湖区、新余市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等进行了走访调研。

正如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谈经济转型升级时所说:“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作为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省份,江西纺织服装产业早已做好准备,转变思维,开始朝着“科技、时尚、绿色”发展的纺织新定位加速转型。

加快智能制造

打响“青山湖针织服装”区域品牌

针对江西2017年纺织经济的发展形势,调研组第一站来到了江西极具代表性,也是“中国针织服装名城”、“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的南昌青山湖区。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企业主要以出口代工为主,代工的品牌基本涵盖了全球所有一线服装品牌服饰,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南非、朝鲜、俄罗斯等世界各地,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95%以上,出口货值占江西省比重近50%,是江西省针织服装产业版图中的“龙头老大”。

目前,全区现有针织服装企业2000余家,就业人员6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4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6%。2017年,全区针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363.6亿元,年生产各类针织服装8亿件。

通过走访企业、开座谈会,调研组发现以下几大亮点:

一是政府重视。“当前,随着国际市场的持续疲软,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走原来那种‘接单—加工—交货—收钱’的老路子肯定是行不通了,必须要加快转型升级才能闯出一条新路、活路。”南昌市青山湖区区委书记熊运浪表示,为了实现针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强配套、搭平台、补链条、优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产业“加工、低端、低附加值”向“品牌、高端、高附加值”迈进。

为此,青山湖区还专门成立了青山湖区纺织服装行业商业。通过服务平台,政府将积极为园区企业发展加快现代化物流建设;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瓶颈;完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贷款贵的问题,建立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组建针织服装产品质量检测监督机构,全力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浇水施肥”。

二是产业配套完善。3月9日,国家纺织面料馆江西分馆正式揭牌。江西分馆设在南昌轻纺城内,建筑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设有接待大厅、动态展厅、检测中心及办公区,可为上百家企业提供样品展示推广及产品档案信息存档。目前已有100余家纺织服装面料企业入驻,展出各类纺织面料2000余款,同时开通了中纺通线上平台,可为入驻企业进行线上品牌宣传与推广。作为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江西分馆的建成、开馆将辐射江西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纺织服装、面料企业,满足企业面辅料和针织服装产品检验检测需求,助推优化青山湖针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针织服装产业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为了实现针织服装产业的聚集发展,集生产企业总部、研发设计、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生产制造和生产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也正在稳步推进,该平台将成为聚集针纺产业上下游,实现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建成后,预计年税收超过1亿元,可解决就业达万人,聚集纺织服装企业400家,产量占全省30%。

如今,随着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江西品牌服饰产业园、江西优晟世界品牌服装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国家纺织面料馆江西分馆、拓路者电商产业园等一大批配套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青山湖区将基本形成从织布、染整、印花、设计、成衣制作、包装、电子商务、仓储配送等全产业链一条龙。

三是信息化应用加快。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青山湖区抓紧产业对接,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除了引进江西优晟世界品牌服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大批品牌企业,还积极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一商品交易为核心、现代物流为支撑、金融及信息等配套服务为保障的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打造路者电商产业园、好吖好电商产业园等服务平台。

此外,青山湖区还依托“互联网+”,高起点建设集纱线、针织面料、辅料供应,针织服装于一体的现代针织服装专业市场,大力推进南昌轻纺城建设,这将大大缩短企业采购链、提升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加速企业聚集和壮大。

四是品牌意识觉醒。转型升级对青山湖区来说,最大的掣肘不是技术,也不是质量,而是品牌。多以加工贴牌为主的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企业,长期以来处于“上无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下无独立营销渠道”的尴尬地位。因此,品牌成为转型的关键。

为此,全区一方面加紧注册“青山湖针织服装”区域品牌,以统一的区域品牌形象集中亮相,另一方面鼓励华兴针织、京东实业、泽林实业等加大品牌投入力度,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企业骨干品牌。

五是智能制造加速推进。随着人工成本等诸多元素的增长,如何减少企业成本压力,提升效率,智能制造越来越在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企业加以应用。特别是在青山湖区,企业多以贴牌加工为主,用工量更大,为此不少企业都开始使用吊挂和自动缝制系统,平车基本上也采用了自动剪线装置。

在南昌华兴针织实业有限公司,车间工人忙碌有序,引进的都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公司月产针织布260吨、针织文化衫80000打、T恤衫20000打,产品畅销北美、欧洲、澳洲、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客户青睐。2017年,实现产值7.4亿元、利税3358万元,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通过精益管理,特别是用了吊挂和自动系统,实现了悬挂流水生产线,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以上,而且员工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华兴针织董事长王春华介绍,今年企业开工率达到了95%以上,订单都接到了6、7月份。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产业援疆的企业代表,今年华业针织还迎来了100多位来自新疆喀什地区的新员工。

六是研发设计助力产业时尚转型。品牌的缺失和设计研发的滞后,一直是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的短板。产业转型,时尚先行。所以,园区花重金打造了针织服装出口生产基地及服装文化创意研发基地——博涵服装创意研发中心。目前,中心已部分竣工投产,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税收1000万元、解决就业500人。

“我们大多都是来自江西服装学院毕业的设计师,一方面我们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和定制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注册了品牌,通过在校学生加盟和在淘宝、京东等电商上销售,产品销量呈几何式递增。”柏赫创意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柏赫介绍,目前,他们自主设计的品牌成本虽然只有十几块钱,但在网上可以卖到上百元,甚至成为“爆款”,已吸引全国300多所高校学生的加盟。

“青山湖区聚集了大量的针织服装企业,这次走访调研,很高兴能看到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在企业的自主创新下,无论是产业还是企业发展都提升很快,转型明显加速,前景可期。特别是很多企业在智能化、设计研发和互联网应用方面,和国内一流的大企业没有什么区别,这为整个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今后当地各级政府还要一如继往的加大支持力度,让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创新力度和研发,努力适应新消费模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中纺联也将进一步深化服务水平,精准对接,全力支持青山湖区的转型发展。”

随后,在召开的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经过有关部门、协会组织和企业的发言后,调研组发现,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缺失有效的监管和检测,产业因质量不合格影响出口的问题屡见不鲜,反复修改给企业增加了很大的成本压力;2、招工难,甚至还有出现了企业之间互相“挖人”现象,导致员工工资高涨;3、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贵;4、员工的普遍素质偏低,有待加强技术培训;5、企业智能化设备应用还不够普及,两化融合水平较低;6、品牌意识不够,产业附加值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调研组表示:要想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必须要向前走,加快走,瞄准智能化、信息化,加大科技、研发和管理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要注重绿色发展,企业要看得远些,才能走得稳些。同时,政府、协会、企业也应三方联动,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小企业正面临着艰难的爬坡过程,一定要坚持住,以创新为支撑,以智能化、信息化为平台,加快转型。”夏令敏表示;“品牌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想做就做的,需要一个很长的文化沉淀和时间积累,大企业可以带头。而像青山湖区这样的产业集群,可以学习申洲国际的经验,把代加工做成品牌,同样也是一种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自信。”

以文化为内涵

撑起企业品牌发展

2017年,新余市纺织产业规上企业有46家,主营业务收入53.37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利税2.8亿元,同比下降13.4%。作为以苎麻为特色的产业发展,近年来,受技术水平、设备以及原料萎缩等限制,行业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目前,只有“恩达”是全国驰名商标,雨兰、华腾、远东都只是省著名商标;服装企业仍停留在贴牌加工阶段。

为了深挖企业的品牌文化,江西蓝天宇家纺用品有限公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用经典美学的设计理念把古朴、自然与传统文化诗意般景致融入面料设计之中,实现了家纺品牌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还加大市场布局,实现了线上线下并举,直营与加盟并行的营销体系,目前已在全国二十八省市开设专卖店柜,成为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主力推广品牌。

“今年我们计划在全国新增店面两三百家,销售在201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蓝天宇家纺用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万桂兰介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雨兰青花系列”产品,通过融入青花、中国婚庆、国学、水墨等文化元素,吹起了家居行业的“新中国风”,目前大部分产品已通过欧盟生态100认证,在行业率先向国际质量要求看齐。不仅如此,企业还率先在同行业内成立了党支部,以党建促发展,为企业注入了正能量。 

深耕苎麻经济

打造特色小镇

苎麻作为我国的特有物种,距今已有4700余年,被世界誉为“中国草”。曾经苎麻产业有着很辉煌的历史,1987年全国苎麻种植面积775万亩,平均单价18.0元/公斤,主产麻区富甲一方。但后来由于市场需求下降,纺织加工能力下降以及苎麻价格低,农民种麻没有积极性,到2016年种植面积缩减至8万亩,产量缩减至1.30万吨,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转型迫在眉睫。

新余麻纺源远流长,早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经年代,新余人就开始了苎麻耕种、手工织布,而夏布工艺被誉为“纺织品活化石”。如今,新余麻纺从产业结构到生产规模都有了质的飞跃,基本形成了集原料—辅料—纺织—印染—成品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不断做大,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以龙头为引领。位于“中国夏布之乡”分宜县的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苎麻产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原料、脱胶、纱线、织造到印染、家纺品及成衣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时尚产业链。自从2001年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以来,“恩达麻世纪”开展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生物脱胶技术研究,2007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与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纺织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对项目进行完善和提升,建成全国唯一一条年产5000吨生物脱胶精干麻自动化控制生产线,各项排放标准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年均研究开发各类高支及混纺新产品150余项,拥有国家专利79项。

“为了把苎麻做成真正的科技、时尚、绿色产业,今年我们刚自主研发出了无化学成分添加的全生物酶脱胶,这个技术目前正在申报国家专利。”董事长邱新海表示,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创新中国夏布文化,恩达的产品兼收并蓄各种纤维之所长,去年推出的青花瓷四件套一个月就卖掉了10万件。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发夏绣、夏书、夏画、夏布墙布等及麻艺等旅游产品,让夏布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打造分宜麻纺特色小镇。分宜种植苎麻历史悠久,是我国苎麻纺织名城。为了实现苎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分宜正着手打造总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麻纺+”时尚特色小镇,是国内首个集产、城、人、文于一体,孵化、金融、电商、仓储、交易功能齐备的专业麻纺城,建成后将成为中国 ( 江西 ) 国际麻纺博览会“永不闭会的会馆”。

“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 ( 江西 ) 国际麻纺博览会,分宜苎麻这个城市品牌正不断在擦亮。借助这个平台,我们正在筹建融合传统麻纺产业与现代时尚,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全国首个‘麻纺+’时尚特色小镇,希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苎麻乃至麻纺企业落户到我们这里,同时我们还将配套一系列的亚麻等原材料交易市场,以此来合力推进麻纺产业可持续发展。”分宜县委书记李逸翔表示,苎麻产业作为分宜的传统支出产业,必须要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特别是在提制扩面方面,要做精做细,把苎麻产业发展成为全县的民生产业、品牌产业。

农业+卫星厂,让苎麻产业落地生根。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确,光靠一两个龙头企业的引领,是带不动一个产业的集群发展。为此,分宜县开始转变思维,科学统筹,要下大力气把苎麻产业做起来。首先,他们从种植开始,精心培育苎麻优质种子,计划2018年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种植扶持政策,以精准扶贫为指导,让麻农富起来。其次,对苎麻产业进行精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此外,引导苎麻企业做大品牌,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为此,分宜特成立了双林夏布基地。

此外,分宜县大力扶持卫星厂,借力龙头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为大企业贴牌加工,让工厂走进农户。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成本,还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随着尚林制衣的产业落地,不仅带动了分宜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还为解决当地农民就近就业创造了机会,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

针对以上调研情况,调研组高度评价和肯定了新余市、分宜县各级政府对苎麻产业的发展和支持。调研组表示,当前,制约苎麻产业发展最大的难题就是原料的萎缩和技术、设备的相对落后以及终端产品的缺失,要想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科学统筹,下大力气攻坚克难,千万不可盲目贪快。

“集群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后中纺联也将加大服务和咨询力度,全力支持分宜苎麻产业做大做强。”夏令敏表示,当前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生产片断化带来的挑战;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及集群发展路径依赖和政策依赖带来的诸多挑战,为此分宜县必须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摘自:中国纺织)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