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 蔚然成风
对东方性的思考深化
在设计趋势方面,“新中式” 在2024秋冬上海时装周的热度持续上升。从秀场到订货会,将东方性作为品牌基因的不在少数,据悉,今年MODE展中与国风国潮相关的品牌在本季独立参展品牌中占比达到25%。
设计师对“中式元素”的理解与运用边界正在拓宽,涵盖概念、面料、技术等各个方面。
图片来源:Le Fame、Damowang、Ontimeshow
去年进入米兰时装周官方日程并与 Moncler 推出联名款的羽绒服品牌 Raxxy,在 MODE 展厅中呈现了将剪纸、雕塑等传统工艺和纹样与前沿技术结合的可能。
图片来源:Raxxy
不难看出,在民族自信增强的市场大环境下,相较于早期更关注对传统服饰进行实穿性改良,品牌和设计师逐渐开始转向对 “内在东方性” 的探索,也更注重对创意的整合与体系化输出。曾在中式服饰品牌璞见集担任设计师多年的 Chloe Hou,创立了手袋品牌 “独本” 并在今年首次参与 ROOMROOM Showroom。
图片来源:Ontimeshow
图片来源:Lone Ranger
随着 “新中式” 品牌数量与质量的双双提升,产业端也迅速做出反应。由时堂 Showroom Shanghai 策划的 “新中式” 主题快闪店——青红在上海时装周期间开业。
图片来源:Ontimeshow
“秀场经济” 体系化
从重规模到精准联结
秀场之外,作为链接产业商贸载体的订货会也分别在西岸艺术中心、上海展览中心、 C·PARK 海粟文化广场、张园、上海世贸商城、外滩源以及 IM Shanghai 长宁国际五大中心城区同步进行。
图片来源:时堂
据时堂 Showroom Shanghai 透露,受市场疲软的影响,本季品牌规模环比收窄 1/3,但首日的观众数量超过了2024春夏展首日。最终4日共计接待专业观众7124位,比去年春夏展少了7%。此外,新买手占比42%,较高峰期的65%的占比有所回落。
图片来源:时堂
Not Showrrom 创始人张樱称此次订货会的节奏较为紧凑,且买手们目标明确,“诚然从市场整体来看,(服装市场的)消费力反馈是有所下降的,不少品牌在这次订货会前也做了相应的价格调整。”
图片来源:时堂
相较于疫情前从消费到产业端对规模化增长的追求,如今各大 Showrrom 更重视买手与品牌间的匹配度。在张樱看来,市场环境不确定的当下,Showrrom 更应该以长期主义的目光促进多方共赢。
对新品牌更友好
但两极分化加剧
随着产业复苏稳步向好,秀场与各大订货会对新品牌的开放度也在提升。尽管时堂 Showroom Shanghai 面积和规模上有所缩减,但在本季近140个参展品牌中,新品牌的占比超过了三成。
而作为 Ontimeshow 的重要特色版块,今年「YOUNG TALENTS」发现计划评选出共十位新锐设计师品牌,包含五个成衣及五个配饰品牌。Ontimeshow 继续将其核心展区 A 馆以独立区域进行呈现。
图片来源:Ontimeshow
值得关注的是,从细分市场切入成为许多新品牌的挖掘多元化商机的选择。在 Not Showroom 现场,创立于 2022 年的 BING XIOUGN 从“展示女性身材多样性的美”为理念出发,通过织物面料与廓形来打造“大码女孩”也能穿着的设计师品牌。
近年来,女性消费者接纳身材多元性的意识提高是促进品牌发展的有利因素,创始人熊冰谈到:“我们会做更多的大码数来适应不同身材需要,但现实是买手们拿货时依然倾向于拿小码。从相对小众的品牌概念提出,到被大众市场接纳需要时间,这也是新品牌面临的问题。”
图片来源:Not Showroom
另一方面,对已然成名的部分设计师来说,现在正是品牌沉淀和 “向内看” 的阶段。在 ROM ROM 展出的 ANGEL CHEN 带来了 2024 秋冬系列《游牧幻境》,品牌将之称作一次 “变革之旅”,相较于早年频繁跨界联名,ANGEL CHEN 如今更注重对设计和面料本身的深度挖掘与创作。
据品牌负责人透露,此次秋冬源于设计师陈安琪去年从云南旅程中获得的启发,团队将扎染、编织、刺绣与蜡染等传统工艺与现代时装设计结合,并与当地织娘合作开发可持续面料 ——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手织布」。“我们依然保留着鲜明的色彩基因和先锋的设计,但会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服装创新本身。”
图片来源:Angelchenstudio
图片来源:SAMUEL GUÌ YANG
整体来看,在产业各方支持与注重个性化的年轻消费者推动下,创立新品牌的门槛在降低。但在 “强者恒强” 的格局之下,后起之秀们应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既是一场持久“战”,也是对产品到品牌运营综合维度的考验。
来源:Vogue Business